扫一扫,关注我们

公司动态
首页>公司动态>新闻中心>凯里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规划

凯里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规划

发布时间:2017-10-23来源:作者:

       2017年7月,经过公开招投标,我院规划三所中标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规划》项目,目前项目组已到现场进行收资和调研,并形成规划思路。
       2017年7月,经过公开招投标,我院规划三所中标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规划》项目,目前项目组已到现场进行收资和调研,并形成规划思路,具体如下:

       一、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黔东南“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策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和空间布局,凯里、丹寨、麻江、黄平、雷山、台江、剑河一市六县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结合实际,统筹各县市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措施,从做大做强中心城、辐射带动周边县、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角度,以凯里市为中心,以凯麻同城化为基础,以丹寨、麻江、黄平、雷山、台江、剑河县城为支撑,以重点特色乡镇为节点,加快形成“一心多点”、“众星拱月”、“月照群星”、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抱团发展的新格局,规划构建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凯里都市圈。规划范围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麻江县、雷山县、台江县、丹寨县、黄平县、剑河县等一市六县行政区域,总面积9595.3平方公里;规划涉及宏观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分析及预测的,不局限于都市圈范围内。

       二、规划思路

        1、战略共识:优化格局,形成山地特色新型城镇村发展形态。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发展条件分析,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等国家战略,考虑山地条件,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各市县达成共识,强化凯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优化各个县城、工业园区、乡镇、农村发展格局,形成以山水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传统村落有机融合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态。

        2、产业协调:壮大经济,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及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构建发挥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优势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的发展目标,形成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国际标准的旅游产品,大力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围绕推进转型升级壮大实体经济,做优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做强新型工业产业,做大现代服务业,统筹协调各市县、工业园区、乡镇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3、空间有序:精明增长,分区分类引导用地空间的高效管治。
       考虑山地资源环境条件,以发展与保护并举,构建分类与分区相结合的空间管治体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功能区,分区制定发展功能引导措施,实现国土空间资源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规划硬约束;精确识别城镇现状建成空间、城镇发展剩余空间、城镇发展弹性空间、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空间、各类生态保护要素、乡村发展空间,以建设控制、强化保护和维育为导向,提出规划管治重点策略和建设保护要求。

        4、设施完善:强化支撑,理顺内外交通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围绕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目标,形成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打通连接周边地区和连接沪昆、贵广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快建设所有乡镇所在地半小时通达高速公路的快速路网,实现村村通客运。构建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骨架、国省干道为主体、县乡道路为支撑、通村公路为网络,涵盖低空飞行、轨道交通、观光缆车等旅游交通方式的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合理布局旅游服务中心,加快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开放场所和公共服务场所。

       5、标准统一:突出品质,展现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特色魅力。
       突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优势,制定城市规划建设景观风貌指引,推动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与城乡建设交相辉映。立足生态文明示范州的建设,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实现城乡建设融于自然环境、显山露水、风貌协调,留住民族传统和自然山水记忆。

        6、管理高效:层级传导,建立科学高效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落实中央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城乡规划改革等相关要求,探索建立跨区域规划建设管理协调机制,做好层级传递,将发展战略、三类空间、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等刚性内容在各层次、各部门规划中进行层层传导落实,强有力地统筹州直相关部门、市县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建立各级政府在区域性开发管理事务领域中的共同责任,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在应对和处理区域空间治理、产业布局及园区开发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事务的协同能力,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实现区域共治共荣。
4839